粘虫是我区农作物上的重要害虫,具有群聚性、迁飞性、杂食性、暴食性等特点。据全国病虫监测网监测,月下旬以来我区中南部地区多降水天气,有利于粘虫的产卵孵化及幼虫危害。据各区域测报站监测调查,二代粘虫已在我区发生危害,局地虫量较高。
诱蛾情况:5月31日—6月10日我区原州区、西吉县测报灯监测到诱蛾高峰,蛾峰期分别诱蛾615头和78头,较上年同期分别高484头和69头。
幼虫发生情况:同心县6月20日调查小麦田平均虫量1-2头/㎡,最高9头/㎡。西吉县6月25日调查玉米田平均百株虫量1-2头,最高4头,田间以二龄幼虫为主。原州区6月25日调查小麦田平均虫量15.5头/㎡,最高39.2头/㎡;玉米田平均百株虫量0.01头,最高11.42头。平罗县6月25日调查麦套玉米田平均虫量1-2头/㎡,最高5头/㎡,玉米田平均百株虫量0.5头,最高3头。
据宁夏气候中心预测,7月上中旬全区气温偏高,其中海原县和固原市平均气温在18~22℃之间,其他地区平均气温为22~26℃之间;降水量中南部接近常年同期,有利于粘虫的繁殖和扩散为害。预计二代粘虫呈中等发生趋势,局部偏重发生,危害盛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。
粘虫防治突出早查早治,抓住幼虫3龄暴食危害前的关键时期。各地要加强监测调查,全面准确地掌握粘虫的发生动态,及时发布病虫情报,采取综合防控措施,及时开展统防统治,确保不造成大面积扩散危害。
3.生物防治。在低龄低密度幼虫田块,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、白僵菌、核型多角体病毒、印楝素、短稳杆菌等生物农药防治。
4.化学防治。当二代粘虫小麦田高于10头/㎡,玉米田高于10头/百株,谷子田高于5头/㎡时,应进行防治,防治药剂可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、氯虫苯甲酰胺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及其复配制剂。